月度归档:2010 年四月

国外专家预测中国2020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一科研产出大国

世界著名学术数据库出版商汤姆森路透科技集团(其前身是著名的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近期分别对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过去30年来的科研绩效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的科研绩效远远超过其他三个国家。该系列报告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英国金融时报1月25日做了《中国科研发展引领世界》的专题报道,指出中国过去30年来的科学研究强劲增长,增速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并且其增长势头丝毫没有减缓的迹象。
      汤姆森路透科技集团关于中国科研绩效的报告显示,1981年以来,中国在国际同行评议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增长了64倍,特别是在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增长尤为显著。汤姆森路透科技集团研究评价中心主任乔纳森·亚当说,中国“令人敬畏的”发展使其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科研大国,如果中国的发展势头持续下去,到2020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科研产出国。有趣的是,著名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Price Waterhouse Coopers,PWC)1月21日发表报告称,中国最早将于202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并称这将是全球经济力量的“重大改变”。
      英国皇家学会科学政策中心主任詹姆斯·威尔斯顿表示:“中国一枝独秀,其科研发展远超过四五年前人们估计的水平,而印度则没有如预期那样快步前进。”尽管中国的科技论文质量良莠不齐,但其国际影响力(被引数量)也在随着论文总数的增长同步提升。同时,中国在科研的国际合作方面有所加强,中国发表的论文中9%的论文至少有一位来自美国的共同作者。
      据威尔斯顿分析,中国的科研发展主要得益于三个因素:一是政府对从学校教育到博士后研究等与科研相关的各个阶段的巨额资金投入;二是从基础科学到应用开发的知识转移加快;三是灵活而行之有效的人才吸引手段,中国允许侨居北美和欧洲的中青年科学家部分时间回国工作,部分时间留在欧美工作。
来源:科技部 justshine
 

 

韩开发出人工光合作用技术

据韩国联合通讯社报道,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新材料工程学系教授朴赞范(音译)率领的科研小组宣称,他们利用纳米材料成功地研发了人工光合作用技术。 real viagra pills for sale new york
      研究人员仿效自然界的光合作用,利用纳米大小的光感应材料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由此产生氧化还原酶反应。简而言之,这是一种利用光能生成精密化学物质的技术。这种人工光合作用技术有望成为绿色生物工程研发的开端,凭借该技术能够利用太阳能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各种精密药品。
      朴赞范说:“当前,全球面临着地球变暖、化石燃料日渐枯竭的问题。人工光合作用技术的优点是以取之不尽的太阳能为材料,在不排出二氧化碳的情况下合成化学物质。因此该技术有望被广泛利用。”此外,该技术还为氧化还原酶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良好平台。
     上述研究结果已于4月23日刊载在德国著名纳米学术杂志《Small》的网络版,并已提交专利申请。
来源: 科技日报
 

可与脑组织相容的大脑记录装置问世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科学家成功研发出可与大脑沟回等脑组织相容的薄膜状柔性大脑记录装置,这将为癫痫监控设备的研制以及开发越过脊髓受损部位,从大脑向身体传输信号的技术铺平道路。相关研究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材料》杂志上。
      最简单的大脑记录设备是针状电极,而“微电极阵列”较针状电极又进了一步。但“微电极阵列”通常由多个半弹性的电极丝构成,且被固定于硅制网格上,很难与大脑形状相符合。新型装置大部分由丝织物和聚酰亚胺材料混合制成,轻薄且柔度极高,可在特定时间点分解并融入脑组织,比普通电子植入设备更能“忠实”地记录大脑的活动。
      新型装置可由头盖骨上的小孔进入,附着于大脑表面丰富的沟回之上,显著提升脑活动记录的稳定度和准确度。而柔性的设计则可像“收缩膜”般保护脑组织的安全。此外,柔性材料的延展性也为记录大规模的脑细胞活动提供了可能,而丝质材料的耐用性也使其成为了不二的基底材料。在实验中,科学家已成功将30个厚度为500微米的神经电极列按5×6的规格附着于大脑模型之上。
      对于癫痫患者,新型装置的电极阵列可探测到首次痉挛的发生,并迅即传递脉冲迫使痉挛终止。而对于脊髓损伤病患,这一装置有望读懂大脑指挥行动的复杂信号,并将信号传送至正常的肌肉或是义肢。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下属国立神经疾病和中风研究所(NINDS)副主任沃尔特·科若舍兹表示:“这一装置能最大程度上使电极和脑组织联系起来,并将记录设备对大脑的损害降至最低。”
      研究人员目前已在大脑模型和麻醉后的活体动物身上进行了测试,其通过记录大脑视觉中心发出的、回应视觉刺激的信号发现,丝质和聚酰亚胺混合材料薄膜能比一般的植入设备捕捉到更强烈的信号。研究团队下一步将测试新型装置对于动物大脑活动的记录情况,并致力于设计出与电极阵列结合更紧密的植入装置,以便达到更高的记录准确度。
来源: 科技日报
  how do i get viagra
 

“人机结合”时代

要使装在人身上的机器手真正地灵活自如,科学家至少还需要做两件事情:设法让机器手有本体感觉;让机器手获得大脑输出的更详细的信息。

  美国布朗大学。科学家将96个电极植入了马特·纳高的大脑,直达运动皮层——即大脑中处理有关运动信息的区域。与电脑绑定之后,在一群技术人员的帮助下,纳高能够移动光标发出不同的指令——比如,打开电子邮件或者关掉电视。
  纳高是一名四肢瘫痪的患者,也是人类中第一个进入这一技术领域测试的志愿者。在此之前,这种类型的工作主要是在猴子身上进行的。

  以意念控制一台电脑或者一个机器人曾经是科幻小说家们的专题。新千年来临时,一些未来学家曾经预言将来的“超新人类”将是人机结合体——他们甚至不需要学习,只需要在大脑中插入一张芯片,就可以把全部知识和信息输入。

  事实上,科学家们已经进行了长久的努力,以图开发一种将大脑信号转变成命令的技术,从而帮助瘫痪患者进行交流、运动和提供他们独立生活的条件——发表在7月13日《自然》上的两篇封面文章,将“人机结合”从科幻小说中带入了现实。

  意念控制电脑

  神经系统受损意味着这些人失去了行动控制能力——即他们再也无法直接控制自己的肌肉。为此,科学家长时间以来都在发展一种新手段——“神经义肢技术”。神经义肢的更准确称呼是“大脑-机器界面”。几百个排列成微小序列的电极,被置入大脑皮层表面,或者放置在皮层上面。皮层指的是大脑单薄的、褶皱的外层表面,那里控制着拥有复杂功能,包括运动的组织。这些电极记录皮层的神经元的信号,这些信号被电脑运算法则翻译并驱动特定的行为——比如电脑屏幕上光标的运动,或者一个义肢的行动。

  让我们先看看马特·纳高的测试结果。他的脊柱已经完全被损坏,因而再也无法移动四肢。科学家将一个序列的微小电极植入他的大脑运动皮层,然后检测那里记录的神经活动是否能控制假肢装置。引人注目的结果是,植入的电极使患者成功控制了一个电脑光标。

  尽管纳高于3年前就已瘫痪,但是他的主要运动皮层的神经活动看来却相对正常。神经元表现出自发的积极状态,纳高能够在指令下调节这种活动。这表明这一区域的运动仍然能够被一个人的运动意图所调节,尽管从这一区域向脊柱放射的神经轴突已经损坏,而且大脑区域已经有好几年不曾用于控制肢体运动。

  在真正的测试开始之前,测试者需要先校准这一装置——先让思维与电脑光标同步。这个过程仅仅需要受试者想象他的手追踪电脑屏幕上的一个移动的光标就可以达到,只需花费数分钟时间。

  在校准完成以后,纳高便立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控制电脑的活动,比如阅读电子邮件,玩简单的电脑游戏等等。他也能够操作一台电视机或者一些简单的机器智能装置。这种应用神经信号的灵活性是值得关注的,因为它使一个简单的神经义肢的用户具有操作一系列从电脑到轮椅等装置的可能。 mauritius pharmacy online

  大脑的指挥需要“闭合线路”

  《自然》上的两篇文章表明神经义肢技术已经与医学现实多么接近。但是尽管光凭意念移动电脑光标是令人兴奋的,科学家们还有长期的抱负,就是使神经义肢产生更复杂的功能。比如,能否让患者指挥一个机器手臂端起一杯咖啡?

  “为此,装置必须将机器手的‘触觉’反馈回大脑——我们需要一个‘闭合线路’,”华人科学家陈道奋(音)说。他是马里兰的美国神经系统疾病国家研究所一个神经义肢项目的负责人。

  闭上眼睛,触摸你的鼻子。一般来说,你会毫无问题地完成这个动作。这要多亏你的本体感受。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但这感觉系统使得我们的大脑能够分辨我们身体各个部分在空间中的相对位置。

  怀特曼知道那种感觉失去是什么滋味。30年前,他几乎在一夜之间失去了这一感觉,因为一种类感冒病毒损伤了必要的感觉神经。他的肌肉本来可以正常工作,但是他无法控制肌肉。“我失去了对身体的自主权,”他说。他无法使自己坐下,或者站立,而且医生说他将再也不能恢复这些能力。

  在怀特曼被病毒攻击后最初几个月里,19岁的他躺在床上竭尽全力用意志来控制身体。他收紧腹部肌肉,抬头,看着那些似乎不再属于他的四肢。他希望自己再度站起来。后来,他意识到视觉反馈使他的身体出乎意料地服从意念指示。“那一刹那的欣喜若狂让我差点从床上掉下来,”他回忆说。

  一些神经科学家们从怀特曼的病情变化——外在的视觉感受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内在的本体感受——中得到启发,开始着手调查是否意念控制的机器装置也能够与一种人工的本体感受整合在一起。如果可以,他们推断,这些神经义肢能够以更“生活化”的方式工作。而且,他们希望能够更进一步了解本体感觉如何运作,他们又能通过怎样的方式对之操作。

  大脑的感觉皮层接收来自身体的信号——本体感觉、触摸、疼痛等等,然后不断地调整它与运动有关的指令。目前只向外输出的神经义肢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比怀特曼所受的限制还要多,因为后者至少还能感受视觉、温度和触觉。“脑机界面必须具有互动性,”  陈道奋说,“但是自从我们打算开发这一课题,却发现科学家其实对于感觉输入一无所知。”

  一些研究者们正在开始着手研究在何处、并如何刺激感觉神经系统成生类似肢体传送给感觉皮层的信息。从理论上说,“何处”可能是从四肢到脊柱的神经,或者就是脊柱本身;“如何”是指电信号设计被填充到皮层,使皮肤能感觉外面的信号,而后大脑将特定的信号与特定的参数联系起来,以产生代表本体感受信息的信号,比如关节的角度、震动、温度、紧握的力度等等。

  但这个研究还处在早期阶段:他们还没有任何成果发表,并且几乎找不到明确的起点。

  大脑的惊人适应

  在这一技术能够被投入常规的临床应用之前,很多重要的问题被提出来。首先,科学家们还不清楚,那些十分精细的微电极在记录神经活动中能够工作多久。脊柱受损患者往往非常年轻,需要使用这个技术几十年。其次,目前使用的装置需要将一大捆电线直接穿过皮肤,到达附着在头骨上的一个传感器,而所有的信号处理都依靠外部的一台电脑。电线穿过皮肤容易引起感染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种“人机结合”的做法又将受到一部分伦理学家的质疑。

  但摆在眼前的最大问题还在于,这种“人机结合”最终究竟能发展到怎样的程度——它真的能够解决人类肢体的瘫痪问题吗?

  如果我们去观察“神经义肢”的微观结构,就会发现,它利用成百个微电极进行记录,每一个电极检测数量不多的神经元的活动,最后综合形成高度复杂的控制信号。控制信号能够以多大的速度整合、输出将意味着其复杂度和精确度。现在,这个速度是每秒钟输出6.5比特的信息——相当于一分钟里打出15个单词。

  “而人体神经系统的一个普通单元(功能柱),一般就包含10万个神经细胞,每秒输出的信息量可达百万比特以上,”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汪云久研究员介绍说,即使是一只手的一个简单动作,都需要大脑一系列极为复杂的指令合成以指挥完成,远非如同用意念移动一下电脑光标那么简单。也就是说,现在我们能够借助于神经义肢完成传达的,还都是最简单的大脑指令。按照现在输出信息量的水平,科幻片中那些伸缩自如的机械手离现实还有十万八千里。

  不过,“人机结合”的前途可能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多难。科学家在同一期《自然》杂志的一篇评论中指出,这一领域的大多数研究者都有预感,认为信号并不一定要完整地模仿神经活动,就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指挥效果。一个能够证明这一猜想的例子是,大脑能够处理迄今最成功的脑机界面产生的不健全信号:耳蜗移植。

  根据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的数据,目前美国已有11万严重耳聋的人被植入了这一装置。这个设备被装在内耳,接触听觉神经。它的信号完全是人工的,而且,刚开始的时候,接受者对于噪音毫无办法。但事实表明,听觉皮层具有高度的适应性。通过正确的训练,它能很快学会将特定的信号与特定的声音联系起来,于是耳蜗接受者能够从容进行交谈。

  “20世纪70年代,当刺激听觉神经的想法刚刚被提出来的时候,人们都说它不可能产生正确的信号传送到大脑,”来自布朗大学的研究者谢诺伊说,“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你根本不必让信号那么完美,只需足够接近,大脑自己会进行微调。”现在,或许我们也不用等待想象中那么久远,成熟、完整的人机结合体就将诞生。

意大利创意与知识产权保护展

该展览由意大利专利商标保护局和Valore Italia基金会创办,得到了意大利经济部的支持。与普通的设计展览不同的是,本展览并非仅仅展示设计作品本身,而是立足于回答“意大利是如何用一个世纪的时间建立起一个工业设计王国”这个问题的角度上,从作者的构思,草稿,到成品,展示每一件专利作品是如何产生的的;更重要的是,揭示了意大利是如何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防范抄袭者对于作者的侵害,使得创意能够成功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

意大利的设计业凭借这样的制度,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好的制度刺激更多的人投身于设计,产生更好的创意和作品;作品在成熟的制度中成功进行工业化,创造更大的价值。这也是“意大利制造”全球声誉斐然的重要秘密。

本次展出的展品,都是意大利国家专利商标保护局收藏的一个世纪以来意大利工业设计的名家名作,展品和设备将直接从意大利空运过来,原汁原味的呈现给国内观众。展品全方位的包括模型,大量原版珍贵文献(草稿,图纸,专利证书),电影,广告,录音等等,涵盖家具,时尚,食品及交通等领域,其中大部分都是意大利产品设计的标志。通过观看这些产品,研究并理解他们是如何在漫长的岁月之后仍然被人认为是经典之作,年轻设计师可以寻找到灵感进行更好的创作。

canadian antibiotics

展览于2010年4月28日至8月30日在同济大学举办。作为同济大学、杨浦区政府和意大利经济贸易部联合筹建的“国际设计一场-意大利设计城”的预热宣传活动,本次展览将借助上海世博会的契机,结合杨浦区在设计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把意大利设计的概念和元素与同济大学本身具有的设计能力结合起来,引进世界先进的设计理念,令其植根于未来的设计一场,植根于中国工业设计的高地 - 同济大学。

展览期间将同时举办系列以中意设计创业产业和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等为主题的论坛、竞赛等活动,也希望此次展览成为杨浦区政府、同济大学共同打造“意大利设计城”的重要环节,对外宣传上海和同济大学的设计创意核心高地的地位。

本次展览同时也是世博意大利国家馆的分会场之一,与即将开幕的意大利馆遥相呼应,共同将意大利式的创意、设计和生活方式带给中国观众。


 来源:http://dolcn.com/data/cns_1/news_21/conference_212/cind_2121/2010-04/1272449669-4.html

硬度高于钢铁的塑料片诞生

日本广岛大学高分子物理学特任教授彦坂正道等组成的科研小组19日宣布,已研发出硬度相当于钢铁2-5倍的塑料片。

这种塑料片的厚度为10分之几毫米,透明且可塑性强,有望被用作汽车车身及玻璃的替代品。其造价与普通塑料不差上下。由于不含杂质,还便于回收利用,因此有望作为新材料来普及。预计将首先讨论在食品容器领域的实用化。

该科研小组在低于熔点的约150℃时将液体的带状高分子聚丙烯进行瞬间压缩,于是分子的带状部分被拉伸并整齐地排列在一起,结晶体变得紧密而牢固。

其抗拉强度可达230兆帕,是以往聚丙烯的7倍多。据介绍,这一强度相当于相同重量钢铁的2-5倍。该科研小组估算认为,如果以这种素材替代车身的钢铁,成本可降至目前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来源:中塑在线

maxifort zimax re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