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12 年五月

创造家族设计的瓦尔特·席尔瓦


瓦尔特·德·席尔瓦(Walter de’Silva),现任大众集团设计总监,作为这个时代最出色的汽车设计师之一,也是“家族”设计概念的主导者,我们所见的高尔夫6、大众CC、尚酷,奥迪A6、Q7、R8等车型都与他相关。

高尔夫6

大众CC

大众尚酷

奥迪A6

奥迪Q7

奥迪R8

1975年—1979年  Studio Bonetto  设计师
1979年—1986年  Italdesign设计工作室  设计师
1986年—1998年  菲亚特汽车  阿尔法·罗密欧设计师
1998年—至今  大众汽车集团  设计总监

1986年,德·席尔瓦被阿尔法·罗密欧招致麾下。 年轻的德·席尔瓦在阿尔法·罗密欧开始展现他的设计天赋,主导阿尔法·罗密欧品牌的设计语言的重建和重新定位。他主持设计的147和156,至今都被很多阿尔法·罗密欧车迷们奉为经典。除了以上提到的两款车型外,阿尔法·罗密欧GTV与Spider足以给人惊艳的感觉。
1997年,阿尔法·罗密欧同时推出两款新车:Alfa Spider和Alfa GTV。Spider和GTV是阿尔法·罗密欧历史上带有传奇色彩的常青车型,德·席尔瓦再次参与到此次的设计项目。两款新车拥有全新的外观、更加先进的装备和新型发动机。想要重回阿尔法·罗密欧先进的技术和纯粹的运动风格结合的巅峰。
1998年,德·席尔瓦凭借阿尔法·罗密欧出色的表现被雄心勃勃的大众集团挖了过去,负责大众子品牌西雅特(SEAT)的设计工作。德·席尔瓦到来后,让过去一直活在菲亚特和大众阴影之下、完全没有灵魂的西雅特焕发了青春,使其树立了独树一帜的年轻动感风格。毫不夸张地讲,是德·席尔瓦造就了后来西雅特的辉煌。

essays

德·席尔瓦将品牌设计理念传递给西雅特之后,推出Leon更多升级版(Cupra,Cupra R和FR),而Alhambra和Arosa得到升级,随着第三代Ibiza和第二代Cordoba下线,德·席尔瓦几乎完成了对西雅特全系车型的改革。
2002年,德·席尔瓦接手奥迪设计部门,同时监管兰博基尼、西雅特等品牌的设计大权。在此期间,德·席尔瓦才真正被中国车迷接受并认识,众所周知,奥迪是一个强调技术和机械的品牌,其产品质素向来不比奔驰和宝马差。但是在当时,奥迪在外形设计上的存在感并不强,这也导致它无法提升在高端消费群体中的形象。大众集团深信德·席尔瓦能够为奥迪的外形设计带来脱胎换骨的变化。后来,事实证明德·席尔瓦做到了。
德·席尔瓦在奥迪首款设计作品是2004年日内瓦车展问世的奥迪A6,新奥迪A6是德·席尔瓦一生中不可或缺的杰作。尤其是可以形成经典的盾形“大嘴”中网格栅,奠定了之后奥迪家族样貌。
德·席尔瓦还设计了徕卡M9相机限量版。徕卡相机出限定版必是巅峰之作,这次推出限量版的M9,势成徕卡迷之收藏对像。限定版设计者可谓大有来头,正是德·席尔瓦操刀,这款全球仅生产500部的钛合金旁轴M9 Titanium限量版,可谓称得上是限量版相机之中的王者。德·席尔瓦采用奥迪A8车内皮革为徕卡M9精心设计一套独一无二的腕带。配置方面,钛金版的M9与普通版M9一样,采用35.8?23.9mm画幅1800万像素的CCD传感器,相机感光度范围是ISO 80-2500,具有光学防抖功能,快门速度为32秒到1/4000秒。


徕卡M9相机限量版

来源:http://renwu.hexun.com/figure_4231.shtml

成就兰博基尼——马塞罗·甘迪尼

custom essay writing service

马塞罗·甘迪尼(Marcello Gandini)生于1938年,与乔治亚罗(也是生于1938年)是同门师兄弟。Gandini是Nucci Bertone最宠爱的徒弟,Betone形容他在跑车设计方面简直是天才。Gandini设计了多款经典跑车,在整个70年代他的出色作品比Nucci Bertone本人的还要多,为建立Bertone的声誉立下汗马功劳。时至今日还能数出一大批由他设计的脍炙人口的车款,如Miura,Countach,Diablo等等。

兰博基尼所以能在车坛上独树一帜,其前卫的造型应居首功。而担纲捉刀就是博通设计公司的首席设计师Marcello Gandini,他有个同业称羡的称号―天才车身设计师。1965年,27岁的他进入博通公司,主掌设计的第二年(1966年)就推出首场好戏―超级跑车Miura,接下来的Marzal、Urraco、Bravo及Espada更是连台好戏, 轰动了全世界车坛。


兰博基尼Miura


兰博基尼Marzal

以Miura掀起的惊叹旋风尚未完全止息,一辆标榜“突破传统,无暇回顾”的Countach Prototype已具雏型,厂方代号“112计划”的Countach,在意大利语里的意思是“惊奇”,而依我们这儿车迷的说法,即是“哇!”,当然还要加个大大的“!”.旷世不朽之作Countach则是这位设计大师鬼斧神功工的纯精演出。特别是Countach向上方垂直开启的两扇车门,并不是“鸥翼式”设计,而系甘迪尼的独门巧思“刀鉴式”,也正因此,Countach得以获致左看成峰,右看为岭,百看不厌的超凡脱俗、怪异出众的形象。

美国人“天才售车员”—-艾科卡,第一眼看到兰博基尼Countach,就被它深深吸引,“我爱上了这部车,甚至连公司也买了下来。”。1987年底,艾科卡主持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以2500万美金,买下这家意大利的超级跑车制造厂―兰伯基尼。

但其实他不仅仅只为兰伯基尼做设计,好作品还很多,包括Lancia Stratos、 FiatX1/9等等 “天才车身设计师”,名副其实!


兰博基尼Countach


兰博基尼Diablo


布加迪EB110

Lancia Stratos

保时捷911Spyder

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1984915.htm

奥迪公司设计部负责人——史蒂芬·西拉夫


史蒂芬·西拉夫,出生于德国,1988年毕业于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1990年,在奥迪公司提供的奖学金资助下,获得伦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汽车设计硕士学位。同年,西拉夫加盟奥迪公司,在内饰设计部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期间参与奥迪A2、奥迪A4、奥迪A6和奥迪A8车系设计。2006年至今,西拉夫担当奥迪品牌的首席设计师。



奥迪A8

全新奥迪A4L

奥迪的设计相对宝马、奔驰来说,偏于中庸、温和。专注于内饰设计西拉夫认为,奥迪不是区域化的设计语言,采用的是通用的、国际化的,奥迪首先是功能化的,其次才是外形,要用设计来传达品牌核心价值:“突破科技 启迪未来”,这与瓦格纳观点某种程度上相似,与班戈的设计语言正好相反。

在汽车设计界,尽管很难评判设计师的作品孰优孰劣,但在这三位大师中我更赞同班戈的设想,汽车不仅仅是工具,在拥有功能的基础上,它可以成为一种艺术品,拥有鉴赏的价值,当然这对我们这样的pm来说,也是一种愿想,希望中国能拥有堪比艺术品的汽车作品,也能拥有像班戈一样时代大师。

 

来源:http://bbs.pcauto.com.cn/topic-2518511.html

奔驰全球设计总监——戈登·瓦格纳

戈登·瓦格纳出生于德国,曾就读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2008年起担任奔驰全球设计总监。此前曾任奔驰北美设计总监,负责加尼福尼亚的设计中心,他参与了奔驰A、B、C、E级车的外观和内饰设计,主导设计了第二代的SLK、S级车等车型和R级车的概念车型(GST)。在加入奔驰前,曾在大众、马自达、通用工作。其典型作品包括2003年推出的奔驰CLS四门轿车,以及2007年法兰克福车展上推出的F700概念车。


奔驰新一代CLS,简洁优雅

F700概念车,雅致时尚

奔驰smart

相比宝马的个性与时尚,奔驰的设计风格更偏于朴实和传统,对于奔驰而言,美是可以量化的标准,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像奔驰这样追求艺术之美与真实车型的融合。瓦格纳认为,设计师不是做纯粹的艺术,奔驰生产的产品是批量生产的,他的设计团队与各个部门合作,对车都有一个综合的评估,设计师的个性设计最终都被融合,这一点与班戈团队有很大的不同,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宝马能引领高端车潮流。不过,近年来奔驰开始注重棱角设计。
对于中国市场这个大市场,瓦格纳说非常重视中国用户,将坚持100%纯正德国设计,并在北京开设了亚洲最大的设计中心,相信瓦格纳设计团队还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来源:http://bbs.pcauto.com.cn/topic-2518511.html yasmin banned in usa

 

宝马前设计总监——克里斯·班戈


说起克里斯.班戈,在汽车设计领域几乎无人不知,现在的宝马1系、3系、5系、7系还有Z3、Z4、Z8、X5、X6及6系跑车都出自他手,他还负责Mini和劳斯莱斯的设计工作。

宝马1系

宝马7系

宝马Z4

现年56岁的班戈,出生于美国,很小时候起就展露出设计才华,大学毕业后从欧宝开始设计师生涯,1985年加入菲亚特,设计出经典的菲亚特COUPE跑车。1992年,班戈应邀加入宝马,成为宝马有史以来首位美籍首席设计师,同年推出饱受争议的Z9 GranTurismo概念车,2002年更是推出彻底颠覆传统BMW风格的7系车。
班戈的设计一直饱受争议,每一款车的推出都伴随着质疑声和声,其车头火焰设计概念以及称为“班戈臀”的车尾设计,不仅打破了BMW车型固有的设计传统,也使得全世界的BMW迷走向了喜爱或厌恶的两个极端。然而,无论他的设计被追捧还是被抨击,无可否认的是,他的设计理念和方向启发了众多竞争对手的设计灵感,也对全世界的汽车设计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目前奔驰S级、迈巴赫、丰田皇冠等高档车型尾部都可以看到这种风格。也正是在班戈的带领下,他主导的设计团队帮助宝马超过奔驰成为高端车领域的领导品牌。

argumentative essay papers

在90年代令人侧目的菲亚特COUPE,在今天看来依然很先锋

1999年的宝马Z9 Gran Turismo概念车已经可以看到后来E68版7系的许多设计基因


班戈告别之作——宝马GINA柔性材料概念车,带给我们的震撼是巨大的

虽然班戈因其革命性的设计思路带来很多争议,但他的设计理念仍然秉持了欧洲传统 “为汽车设计汽车”,与其说他设计的是汽车,不如说是一件艺术品。对于未来的汽车的样子,大师就曾这样回答:早晨你可以开着它去上班,到了办公室你可以把它挂在墙上当作一件装饰品,而晚上它可能又会成为你盘中的美味佳肴。大师就是大师,天马行空的想象非我辈能致。不过,令人遗憾的是,2009年2月,这位21世纪汽车工业设计界的代表人物——班戈选择了告别宝马,离开了汽车工业,这是汽车界的一大损失。

来源:http://bbs.pcauto.com.cn/topic-2518511.html

与乔治亚罗齐名的设计大师——彼得·希瑞尔

彼得·希瑞尔(Peter Schreyer)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巴特赖兴哈尔,是全球汽车业设计领域最受尊重的权威人士,欧洲三大汽车设计师之一。

彼得·希瑞尔曾在慕尼黑高等专业学院完成其工业设计专业的学习。24岁的时候获得了奥迪奖学金,赴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一年并获得硕士学位。随后他回到德国并进入大众汽车造型设计部门,他在那里度过了25年,直到2005年底。

彼得·希瑞尔早期曾经担任奥迪、大众首席设计师,先后设计了新甲壳虫、奥迪A6、奥迪TT系列等多款车型,在这段时间,彼得一步步走上奥迪设计总监的位置,其以层出不穷的革新设计理念改善了奥迪及大众的品牌形象,并且引领了奥迪一个时代的设计语言。

2006年,彼得·希瑞尔正式担任起亚首席设计师,负责起亚在全球的设计性工作,至今已为全球消费者带来了福瑞迪、秀尔、索兰托、智跑、起亚K9、起亚K7(凯尊)、起亚K5、起亚K2等经典车型。

1953年 出生于德国拜恩州
1975年 就读于德国慕尼黑的Industrie Design Fachhochschule学习工业设计
1979年 前往英国皇家艺术大学学习交通工具设计
1980年 受聘于奥迪
1991~1992年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奥迪设计研发中心工作
1992~1993年 加入奥迪概念车设计团队
1993年 担任大众外形主设计师
1994年 担任奥迪首席设计师
2002年 担任大众首席设计师
2006年8月 担任起亚汽车 Design首席设计师
2007年6月 获英国皇家艺术大学(RCA)授予的“荣誉博士”头衔


新甲壳虫


奥迪A6


奥迪TT

Microsoft Outlook 2013 Buy

起亚情缘

       自2006年9月1日起,国际顶级汽车设计大师——彼得·希瑞尔(Peter Schreyer)正式担任起亚首席设计师一职,全面监管起亚在德国法兰克福、美国洛杉矶、日本东京以及韩国南阳的旗舰设计中心,负责起亚在全球的设计研究工作。与此同时,彼得·希瑞尔还肩负起塑造起亚未来的品牌和产品的重任,使起亚汽车在世界树立强势的品牌形象。

在彼得·希瑞尔加盟现代起亚之初,很多人认为德国设计师加入韩国汽车公司做设计是非常令人惊讶的事情,但彼得·希瑞尔却认为进入到新的品牌去工作是很有趣、很有挑战性的工作。

“在起亚工作跟在奥迪、大众工作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在奥迪、大众我们是追求好上加好。它本身是已经成熟的品牌,所以没有白手起家从头开始的感觉。而加入起亚之后,我们在设计方面就要考虑到它的自己的形象,进一步树立自己的品牌。”对彼得来说,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是“通过塑造起亚独有的风格将缔造出更完美的品牌”。

自加盟起亚以来,彼得·希瑞尔为起亚注入了引领国际潮流的全新设计理念,针对拥有年轻心态和具有冒险精神的目标群,在汽车设计中充分地贯彻了起亚“激情超越梦想”的品牌价值,同时致力于形成起亚自己固定和具有传承性的设计语言。

福瑞迪

秀尔

K5
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3297564.htm

意大利当代最负盛名的工业设计师-乔治·亚罗

乔治·亚罗(Fabrizio Giugiaro)出生于1938年意大利西北部小城Garessio的一个艺术世家。祖父为教堂绘制壁画,父亲则是一名宗教画家,母亲对音乐亦颇有造诣。遗传加之后天的熏陶,亚罗很小便显现出艺术的天赋。14岁,亚罗入学Turin 艺术学院,白天学画,晚间学习工业设计。在一个毕业作品展览上,亚罗的几张汽车设计图被Dante Giacosa——菲亚特灵魂人物——慧眼识中,亚罗被当场雇用。那一年,他仅仅17岁。1959年,亚罗委托朋友将自己的设计图纸呈给博通(Bertone)设计公司,博通认为这些设计图纸不可能出自这样一个毛头小伙之手,不服输的亚罗主动请缨承接一个特别设计项目,以证明自己的实力,Testudo的设计就此诞生。博通完全被亚罗的才华所征服,当场聘请他参与阿尔发罗密欧2000项目。事隔不久,亚罗被征人伍。博通使出浑身解术,将他调到临近TurinBra,在当地小旅馆为他租下一间房,提供画板以及所需的所有工具。就是在那间小房间里,法拉利250GT与阿尔法Giulia GT相继诞生,奠定了亚罗早期成就。

法拉利250GT

阿尔法Giulia GT

1963年,阿尔法罗密欧Giulia GT亮相于当年的日内瓦车展。在随后的十四年中,共有12万辆车驶下生产线,成为乔治亚罗在博通时代最成功的一个商业案例。在博通工作的几年,乔治亚罗称得上多产作家:阿尔法罗密欧Canguro、法拉利250GT、玛莎拉蒂5000GT、阿斯顿马丁DB4、菲亚特850 Spider、宝马3200CS,数下来颗颗都是巨星。  

 

阿尔法罗密欧Canguro

玛莎拉蒂5000GT

阿斯顿马丁DB4

菲亚特850 Spider

宝马3200CS
[page]

1965年,乔治亚罗离开博通公司,任Ghia设计中心主管。任期虽很短,但精彩作品同样源源不断:五十铃117、菲亚特850 Vanessa、玛莎拉蒂GhibliDe Tomaso Pampero、其中1966年设计的 Mangusta,一改六十年代的柔滑造型,首创棱角分明的叠纸车形,标志着充满设计个性化的七十年代的到来,堪称年代经典转折之作。

Mangusta

Mangusta

1967年,乔治亚罗与擅长机械与商业运作的Aldo Mantovani联手,创办了Italdesign设计工作室,设计规模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工作室亦从简单设计汽车,迈向兼顾整车生产的多元化经营之路。1970年代,见证了 Italdesign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大众第一代高尔夫、兰旗亚Delta、菲亚特Panda、莲花Esprit等车型的巨大成功,都让世人对乔治亚罗非凡的设计功力为之神往。1980年代至今,乔治亚罗从奋争一线的设计师慢慢过渡到Italdesign设计室幕后主脑,设计工作更多的交由儿子Fabrizio Giugiaro担当,2003年亮相的兰博基尼Gallardo就是出自他手,典型的子承父业。虽然在此期间有不少人表示:Fabrizio设计天赋比不上父亲,但Italdesign设计室始终如一的优异业绩表现,还是不得不让人为其有术的经营理念所折服。

Italdesign

大众第一代高尔夫

菲亚特Panda

莲花Esprit

Fabrizio Giugiaro

Fabrizio Giugiaro设计的兰博基尼Gallardo

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1059703.htm

photoshop cs6 on dvd

意大利留学


马可波罗计划

马可波罗计划简介马可波罗计划是由意大利大学校长联合会(即CRUI)发起,旨在从2005年底起,密切意大利与中国之间的学术交流, 巩固两国间业已存在的稳定关系,意大利有50多所国立大学参加了这个计划。
在此计划的实施下,中国高中毕业生可攻读意大利大学3年制本科课程,大学毕业生可攻读意大利大学2年制硕士课程,学费全免。学生学成回国后,所持毕业证书可以到教育部出国留学服务中心进行认证,国家承认学历。
此项目允许中国学生零语言基础进行预注册并申请签证,预注册成功获得签证后需先在意大利进行至少持续六个月的语言培训,在课程结束后通过语言测试,学生即可以正式注册在国内选定好的大学本科或研究生的专业。
根据历年来项目实施情况,建议所有学员在出国前先在国内进行半年意大利语学习,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意大利大学的入学考试通过率。
● 起始时间:2005年
● 面向对象:所有中国学生
● 申请条件:就读本科课程需具备高中毕业证书且高考文化课成绩不低于380分;就读硕士课程需具备学士学位及大学毕业证书
● 资金担保:5000欧元
马可波罗计划的内容分为以下四部分:
一、为计划到意大利各大学学习的中国学生提供包括学校的入学条件、专业设置、语言文化等信息服务;
二、为希望到意大利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提供相关信息;
三、意大利大学联合会与工业联合会,将为大学或研究机构的学者开展中意双边合作提供方便,让一些中国学者到意大利的科研机构进行研究;
四、基金会将安排一些中国大学毕业生,经语言培训和考核后,到意大利企业或在中国的意大利企业进行专业对口实习活动。

图兰朵计划

图兰朵计划是意大利政府针对中国艺术生去意大利留学的政府计划,它是专门针对艺术、音乐、美术和设计类学生的官方计划,目的是让中国的艺术类学生能顺利入读意大利大学,“图兰朵计划”可以说是艺术类学生的“马可波罗计划”。取得该项目资格的中国学生在意大利六个月的语言课程结束之后,如果通过了最终的课程考试,可以在其选择的艺术或音乐类学院注册学习。学生可同时提交语言申请和大学申请,可申请的学校包括佩鲁贾外国人大学、锡耶纳外国人大学、罗马三大、但丁学院等,语言课程时间为半年,语言课程结束后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专业课开课比其他大学开学时间略晚。学生在公立大学学习期间免学费,同时可申请多种奖学金和助学金。学生学成回国后,所持毕业证书可以到教育部出国留学服务中心进行认证,国家承认学历。
● 起始时间:2009年
● 面向对象:所有中国学生,学费全免
● 申请条件:就读本科课程:具备高中毕业证书且高考文化课成绩不低于380分(计算公式:[高考成绩+(艺术分÷艺术成绩总分)×750]÷2 不低于380分);就读硕士课程:具备学士学位证书以及国内教育系列大学本科证书。
主要专业有:
音乐类专业:声乐、钢琴、作曲、小提琴、乐队指挥、吉他、萨克斯、室内音乐、电子音乐、打击乐器、音乐教育等。
艺术类专业:绘画、装饰、舞台布景、雕塑、文物修复、电影、摄影、艺术教育等。
设计类专业:平面设计、传媒设计、服装设计等。

九月份国际生

是针对所有非欧盟国家的学生进行招生的留学途径,其中包括了所有的国立大学和部分的私立院校的招生,每年 4-5 月份意大利大学科研部将对外公布各院校招生名额。中国学生可以在国内先行学习一年意大利语(部分大学如都灵理工、米兰理工有英语授课项目,可以免学意大利语),9月份直接赴意大利攻读本科或硕士学位。无需按照马可波罗计划和图兰朵计划的要求在意大利大学的语言中心学习半年。该项目尤其适合大三学生,通过大四期间在国内学习一年意大利语,大四毕业后直接赴意攻读硕士学位。英文授课项目只能走该计划。根据历年来的情况,参加该项目申请的留学生务必要在国内准备好语言的学习,尽量在9月份前达到意大利语B2水平的等级要求,这样才能保证将来进入专业课阶段顺利的学习。
中国高中毕业生可攻读意大利大学3年制本科课程,大学毕业生可攻读意大利大学2年制硕士课程,学费全免。综合类院校申请条件同马可波罗计划,艺术类院校申请条件同图兰朵计划,不同的是高三及大四在读学生即可申请。
项目优势
1、节约一年时间,可以利用高三、大四时间在国内达到意大利语B级水平,毕业后直接赴意大利攻读本科或硕士学位。
2、费用更为低廉,半年的意大利语培训在国内完成,节省了语言培训费与生活费。
3、国内强制性语言过关,避免了到达国外后因为语言考试不过关而无法入学的风险。
4、针对非欧盟国家学生招生,开放了更多的学校专业及名额。

意大利的大学教育体系

1998年意大利政府制定了相关的法规,修改了传统的三年制(无学位大学文凭,diploma universitario)和四年制(有学位大学文凭,laurea) 学位的课程规定, 并采用以下三种新的学历制度:

本科学位课程 (Corso di Laurea)
为大学本科生提供充足的科学原理,并掌握科学的方法及专业技术。

硕士学位课程 (Corso di Laurea Magistrale)
为研究生进入更高的专业领域提供高级的教育和培训。

博士课程 (Corso di Dottorato di Ricerca)
博士生在大学以及社会和私营企业部门的专业科研提供相应培训(包括赴国外留学和在社会或私人研究机构的培训)。

 

专业高级培训班课程 (Corso Diploma di Specializzazione)
为特殊专业提供知识和技术。在意大利国内特定法规或欧盟指令基础上开设的专业(医学专科,中学教师教育和法律职业)。相当于博士学位同等学历。

本科毕业后第一级专业进修课程 (Corso Master I livello)
在具体领域提供专业化和持续性教育,按要求完成学习后可授予第一级专业硕士学位,其价值高于本科学位,低于硕士学位。

 

硕士毕业后第二级专业进修课程(Corso Master II livello)
在具体领域提供更高级的培训。按要求完成学习后可授予第二级专业硕士学位,其价值高于硕士学位,低于博士学位。

意大利留学优势

意大利作为欧洲近、现代科学和艺术的发源地,具有较强的科学与教育传统,20世纪先后有9位科学家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化学、医学和文学奖。基础研究中的物理与天文(如高能物理、超导托克马克、同步辐射加速器、宇宙射线的研究和大型天体望远镜的研制等)、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化学等领域处于世界前列。高新技术领域如空间技术、信息通信、高性能计算机、核能、农业领域等在国际上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意大利高等教育历史悠久,高等教育资源分配均衡。诞生于1088年的博洛尼亚大学是欧洲的第一所大学,根据意大利官方2009年的统计数据,意大利共有综合性大学89所,其中公立大学61所,私立大学28所,用于培养精英人才的国家级研究生院6所。全国范围内共有高等艺术类院校129所。综合大学和艺术院校在校学生达30多万人。意大利大学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学专业设置齐全,在音乐、绘画、摄影、雕塑、建筑、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工程、医学、法律以及工商管理、文化遗产保护、农业与食品技术等专业具有较强的学科优势。具体来说,留学意大利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教育水平高。意大利作为文明古国,诞生了欧洲第一所大学。诸多学科如基础研究中的高能物理、天文、生物医学、化学等领域处于世界前列,许多专业特别是艺术类专业具有很强的学科优势。罗马大学、米兰理工大学、都灵理工大学等跻身于世界百强名校,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是世界顶尖的美术学院,意大利的声乐享誉世界。
2、留学费用低廉。意大利公立大学免学费,仅收取注册费(各大学平均1000欧元/年)。另外,一些大学还提供奖学金、助学金、注册费缴纳优惠和餐饮补贴,意大利物价在西欧各国为最低,也允许学生打工。即使没有奖学金,一般的留学费用包括住宿生活费在内每年大约8万人民币,相对于其他欧美国家是最低的。目前由于欧债危机,欧元对人民币贬值,留学费用更为下降。
3、入学门槛低。高考成绩只要达到380分,就能申请到意大利的大学就读。
4、毕业证书含金量高。回国后可以到教育部出国留学服务中心进行认证,所获得学历中国政府认可。
5、医疗福利水平高。在意大利就读的留学生只要参加学生医疗保险,每月按时缴纳5欧元的学生医疗保险金,便可以在全意大利免费享受医疗,解决了广大中国留学生的后顾之忧。
6、就业前景良好。近年来中意两国经贸合作发展迅速,大量的意大利企业来中国开展业务,也有许多中国大型企业到意大利投资,对懂双语又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需求旺盛。意大利的传统强项专业如设计、声乐、葡萄酒酿造、文物修复与保护等专业人才将是未来有大量职业需求的专业。
7、可申请意大利移民。为了吸引外国技术人才,意大利政府近年出台了更为宽松的移民政策,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在意大利毕业的外国大学生,只要有雇主雇佣,就可以申请工作居留,在当地就业,而不受大赦名额的限制。

奖学金助学金申请

进入意大利大学学习以后,可以通过大学向所在大区的DISU办公室(Ente per il Diritto allo Studio Universitario)申请奖学金。
申请条件:
1、 申请大学课程的同学必须具有国家承认的高中毕业证书,毕业证书要译成意大利文,而且要得到意大利外交使馆和领事馆的确认和证明(即双认证)。
2、申请进入专科学院和艺术学校学习的同学,要求有一所学校证明该同学已完成国内中学学业。通常,一份由外国大学签发的注册证明,加上经核实与原件相符的翻译,对于申请专科课程的学习就足够了。
3、与意大利有关学位相对应的资格及所附文件要经所申请学校鉴定,而且要满足意大利专业学校及大学研究生课程的要求。
4、奖学金申请者要先到大学进行注册登记。需要通过所申请学校的口语测试,这种测试一般在9月初进行。
申请方式:
一般来说本科申请奖学金是在8月份正式注册时向学校递交申请表,并填写一些家庭相关收入等档案,然后9月份入学的学生大概在10月份递交以上材料给学校,11月份左右出结果;研究生是通过大学预注册时在注册表下填写是否需要奖学金,然后向使馆或者大学递交注册表,是否申请到奖学金一般是在学生被录取时方可得到通知(研究生的奖学金的颁发依据是学生的大学成绩以及大学课程说明等,一般情况英语授课专业比较容易申请奖学金)。
国内需要准备的材料
1、亲属关系证明: 一般就是按照户口本上的内容。然后到公证处公证、外交部和使馆双认证。
2、家庭收入证明: 需填写申请人家庭成员的年收入(税后),年收入7万人民币以下的才有资格得到奖学金。
3、财产证明:一般只需要房产证,也需要公证与双认证。

一般来说在意大利,奖学金是分食宿奖学金、现金奖学金.这个在你填写申请表的时候,会让你选择。在意大利多数大学本科生奖学金发放的方式是预先颁发一半给同学,然后等考试结束如果达到学校要求学分,再颁发另外一半。如考试没有达到学校相应要求学分,学校会给学生3—5个月的时间补足学分,如果最终还是没能达到要求,则需要退还学校之前办法的全部奖学金,所以建议同学慎重选择。意大利还有一种学生福利是助学金(或学费减免),这个是根据学生的家庭收入等,和成绩无太大关联,而且申请方式也比较容易,需要材料同申请奖学金所需材料,本科和研究生申请的时间也都是在入学时。
本中心提供意大利留学相关的语言培训、境内境外交钥匙工程一站式咨询服务,长沙直通意大利。权威可靠,认真负责,值得信赖。欢迎咨询,打一个电话,你就多一个选择。

联系方式:0731-84514227或15307496857
电子邮件:zhxyi@hotmail.com

business plan writing service


设计: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

柳冠中 清华大学

摘要: “设计”这个工业革命的新生事物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小生产方式”不适应“大生产方式”而被催生出来的一种“生产关系”。当今经济全球化、技术潜能扩延、需求地域化、消费个性化,然而资源匮乏、污染严重。设计本来应有的“为人”的职责在近几十年的商品经济中被严重地歪曲了,设计沦落为奢华、虚荣、金钱和权力的附庸,人类未来的生存方式的变革正在酝酿。
不仅经济、政治,而且文化都将发生观念性的革命,设计也将承载人类理想、道德的重任。“设计”应被证实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除科学和艺术之外的第三种智慧和能力。

关键词: 工业设计;设计驱动型;产业链;集聚整合

Abstract: “Design” as a product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was mad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mall production” which was incompatible with the demand for mass production. Nowadays,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extending of technology potential, localization of demands,personalization of consumption, the environment is seriously polluted and the resources are defi cient too. The basic function of design──”design for human-beings” has been distorted by commodity economy in the past decades, which has been reduced to being the vassal of luxury, vanity, money and power. Human being’s future survival demands reform, and design will bear the responsibility of human ideology and morality. In addition to science and art, design will prove to be the third wisdom and ability to save humans from destruction.

Key words: Industrial Design, design driven, industrial chain, concentration and integration

古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人们并不被事物所扰乱,而是被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所扰乱。”同一事物,由于观察者的立场、角度和层次等不同,或动机、过程、结果、观念、方法、技术、工具与影响等不同,其结论完全不同。中国传统思想一贯主张整体、综合地对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自古至今以“象形”又“会意”的方式记录和传达了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上,把主观的想象和意念也整合到文字中的符号系统。汉字的繁体字“聽”是用“会意”的方法造出来的,它告诉我们:“听”不能仅用生理感官——耳朵去感知,还要同时用“眼睛”——视觉以及用“心”——带着情感,设身处地地去理解、领悟一个概念。汉字的简化字“听”,以“口”字为偏旁,则更道出了对一个事物的理解、领悟还不够,还应该“反馈、驾驭”,即不仅要听、要看、要想,还要消化后“表达”出来,也就是要在实践中检验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个道理就是当今科学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1]。

对待“设计”这个新概念,同样也应该如此。不得道听途说、一知半解、人云亦云;也不能以旧有的知识结构来推测;更不应孤立地以字面上的表象断章取义,硬按一个时髦语句来解释,这将使我们步入歧途,给我们的事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尤其是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在探索全球经济一体化语境下,把改革开放引向新阶段,实现我国从“加工制造型”转变为“设计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对“设计”这个概念的理解,方法的掌握,战略、政策的制定,机制的调整和实践的指导,都至关重要。

一、工业设计的诞生

“工业设计”诞生于“手工业经济”向“产业化经济”演进的过程中。工业设计的诞生有3
种因素在起作用:技术(technology driven)、需求(need driven) 和市场(market driven)。蒸汽机作为新技术肯定能推动新事物的出现。但技术在诞生的最初,人们往往并不能认清它的本质。新技术作为驱动大生产、大批量的生产力逐渐地被沉淀,析出了“分工与协调”这个以人和社会关系的调整来保证。若没有工业设计和工业社会的机制保证,技术也就无所适从。

事物的更替与演化,更多的是被“需求”驱动着。需求在先,既是时间的先,也是逻辑的先。需求决定了创造的目的、方向;而技术决定创新的可能性与成本。需求创新是对生活方式的创造,也是对文化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刺激下,新事物不断地被催生,从而激发了“需求”,效率与利益同时也驱使“技术”不断地改头换面,迅速地发展,无孔不入地被应用于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

工业设计则成了产业革命后经济发展的主要方法和武器之一。西方发达国家以此才得以用使发展中国家消费者眼花缭乱的新颖产品、工具、机器迅速占领世界的大市场。在世界各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发展工业设计是催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工业设计是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是为解决工业化大生产(特别是由于分工)带来生产关系的革命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性、综合性很强的横向学科。因为工业化社会的生产力解放,得益于机械化及大批量生产,但机械化和大批量生产若没有“大分工”是行不通的。分工这个生产方式保证了机械化优势的发挥,使“大批量”得以实现,正是生产关系的调整才保证了生产力的解放。工业革命初期,为了避免大批量制造出来的产品所带来的不符合机械化生产、滞销、不好使用等问题,在大批量制造前必须事先策划,横向协调各工种之间的矛盾,以整合“需求、制造、流通、使用、回收”各社会环节的限制和利益。

在这个背景下,设计开始从制造和销售中分离出来。因此,设计这个工业革命的新生事物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小生产方式不适应大生产方式而被催生出来的一种“生产关系”,天生就是为了协调社会各工种、各专业、各利益集团的矛盾,以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满足需求为目的,而自发产生的一种以横向的思维逻辑指导、用系统整合的方法、体现在创意、计划、流程、效果的统一上的工作方式,这才是工业设计(或称产业设计)的目的、本质,而不是俗称的“工业产品的设计”,也不是“技术的包装”、更不是“造型装饰美化”。由于这种设计方式的诞生是出于工业化这种统筹考虑系统整体利益的理论、方法、程序、技术和机制的活动,所以被称为“industrial design”, 我国翻译成“工业设计”,也许翻译成“产业设计”更为合适。由于工业设计初期的工作对象主要是产品,这就极容易被狭义地解释为“工业产品的设计”;或由于工业革命以来,出现了大批新事物,其外观造型与手工业时代的工艺美术品大相径庭,因此被表面地认为是产品的外观造型美化,而淡化了对其本质的理解——“工业时代设计活动的理念、方法”。这种与社会习俗按工作对象分类不同的、非“纵向”的观念和方法,从它有生以来就是一种“横向”的协调矛盾,整合多学科、多专业隔阂的思想和方法[1]。

工业设计自产生之初就是为了优化生产关系,协调社会各工种、各专业、各利益集团间矛盾,通过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的学科,是一种横向思维、系统整合的方法。在“制造业服务化”趋势背景下,在满足人们需求的上下游各企业集合体、即“产业链”中,工业设计涉及众多领域,跨学科的特质必然能够起到协调结构系统和运营模式、满足市场需求和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后福特制”为代表的先进生产组织方式和管理为设计创新机制的发挥提供了技术基础[2]。

因此,设计的本质是“重组知识结构、产业链,以整合资源,创新产业机制,引导人类社会健康、合理、可持续生存发展的需求”。

二、设计的当代价值

当前经济全球化、技术潜能扩延、需求地域化、消费个性化,然而资源匮乏、污染严重,人类未来的生存方式的变革正在酝酿。不仅经济、政治,而且文化都将发生观念性的革命。设计绝不再仅是时尚、奢华、美化、欣赏、高雅文化的载体, 设计也不再仅是商业牟利的工具, 设计更不再仅是技术的推销术,设计将承载人类理想、道德的重任。然而,设计本来应有的“为人设计”的职责在近几十年的商品经济中被严重地歪曲了。

如果不对这一切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将无法抗拒现实世界的诱惑和抵制而无法立足。所以,研究型设计将是未来设计立足之本,设计不是金钱和权力的附庸,它应当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除科学和艺术之外的第三种智慧和能力。

如果把设计定义为“创造人类健康、合理的生存方式”的话,“服务性设计”就是设计的最高层次,是人类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的必然境界。服务性设计“提倡个人使用,而不提倡私人占有”,其实中国古代早就有“留有余地,适可而止”的哲学思想。服务性设计不仅解决当前的人类生存问题,还要思考人类下一代以及未来人类生存、发展的可能。

信息时代、知识经济下的设计,将重点探讨“物品、过程、服务”中的创新,其研究具有“广泛性”和“纵深性”两个维度上的意义。“设计”将更多以“整合性”、“集成性”的概念加以定义, 它们也许会是 “信息的结构性”、“知识的重组性”、“产业的服务性”、“社会的公正性”等, 不再局限于一种特定的形态载体, 而更侧重于整体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结构创新[2];设计不再是“大师”个人天才的纪念碑或被艺术空洞化所炒作,而更侧重于设计的上下游研究和设计过程的方法把握;设计不再仅受制于商业利益,而更侧重于大众的利益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和谐。为此,设计业态也会在产业结构、社会职能以及相互关系中做出相应调整和变化。

当前设计普遍存在着追求奢华的消费文化和沉溺于“形式供应商”、甘做“时尚”的尾巴,而出现“艺术对设计的殖民”的异化现象。设计与科学远离,与技术工程、材料结构越走越远,使得设计被艺术化、空洞化、形式化。

高等设计教育则应将人才培养以健全的社会发展流程链的“纵向和横向协调中介环节、综合性评价” 为目标的思路和方法—调整人才结构关系。好的设计师是有社会责任感的,是要有正确立场和原则的。设计本身就是一项关注社会的行为,要具有为他人、为大多数人服务的责任,并要利用优秀卓越的意识和技能对社会和大众生活作出积极正面的改变的。如果是这样才可称得上是好的设计。设计应理解人类基本生活的概念—“栖息”,要对现实生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判断,要有清醒的头脑,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发达进步的今天,对一些生存现象和生活情况应该抱有观察、思考乃至批判的态度。

设计在许多方面深刻影响着我们所有人的生活,但是它的巨大潜能却开发得特别不够。当人类生产、科学实践,市场经济的全球化,自然也包括设计的范围、内容、广度、深度的骤增。信息交流和储存技术的渠道、方式、速度、效率的发展,使得信息量急剧地膨胀,进而使原有的生产管理体制、文化艺术、道德、思维几乎容纳不下这种时间、空间的变化了。人类必须学会在行动之前更全面地探测危机的本领,这就是说人类行为的决策,也可以说“设计”的功能已被提高到知识和资源的整合、企业和经济的管理、产业创新和社会管理创新,乃至“探索”人类未来生存方式的高度上来了。

人,如果只是一种生理机械的程序,只是利欲熏心地经营,那人类的生命将毫无意义可言。所幸的是,人类并非如此,人类作为充满血肉情感的生灵,有着无穷无尽的渴望、理想与追求,需要去尝试、探索、试验、实现。所以,我们需要学习,要以探索未知过程中的情感和创造来引导自己的发展。人类的生命历程告诉我们,如果没有探索求知的意识,没有变革创新的设计,这个世界便没有任何价值。

三、设计拉动型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方向

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增强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环境下制造业企业的必然选择。我国人口众多,制造业仍长期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只能在“世界工厂”的基础之上自主创新。但是目前我国的设计创新机制还无法融入企业和国家创新体系,也无法被大多研究学者和企业管理人员重视。设计创新恰恰是连接“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的纽带,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机制可以取代。因此,无论在企业层面还是在产业或国家层面,设计创新机制的嵌入都是当下中国经济建设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必然选择[3]。

要在我国创新体系嵌入工业设计机制,出发点应是创立制造业中的“设计拉动机制”,以此示范性的“工业设计机制”带动“技术拉动型制造业”和“加工拉动型制造业”朝着“设计拉动型制造业”转变,达到促进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革命性转变,脱胎成为“设计拉动型的制造企业”。

所以,“设计驱动型”、“需求创新”和“研究型设计”在先的开发模式才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最佳途径,才能最大程度利用我国制造业数年来积累的强大制造能力,为企业创造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

工业设计具有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人才和知识集等特征,是产业价值链中最具增值
潜力的环节之一,是展现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程度、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工业设计自改革开放之初引入我国。经过30年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1 世纪以后,工业设计引起了中央和地方有关政府部门的关注,开始重视工业设计的推动工作。但工业设计在我国仍仅作为一种新行业形态存在,还在中国的工业或经济的“体外循环”,尚未在经济领域建构起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加工型的工业体系还未将工业设计融入到经济运营的系统结构内。虽然我国的工业设计近些年来有较大发展,但与发达国家比较,整体水平仍然相对落后,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政府层面“政出多门”,缺乏有效的协调与共享机制,资源不能合理利用,一些举措具有盲目性,不利于设计产业的健康发展。

工业设计的主战场—“制造型企业”对工业设计作用和价值的认识存在误区:或重技术轻设计,或仅在外观美化上创新;没有意识到工业设计是技术创新的载体,也没有意识到工业设计对企业品牌塑造和价值提升的重要性。同时,对工业设计支持的基本对象应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制造业”认识不清; 缺乏对当前工业设计促进的重点对象是技术拉动型制造业的基本认识; 没有明确工业设计促进的扶植、培育对象应当是设计服务型企业。

政策和投资与融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政府和企业决策层在工业设计上的投入不足;融资渠道、信贷担保制度不健全;扶持政策力度不足;设计教育的误区,导致我国工业设计在发展环境、服务市场、人才等方面存在问题,“设计产业链”严重断裂。

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产业化程度不高、结构不合理。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工业设计机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健全;工业设计对相关产业的渗透力度不足。缺乏合格素质的工业设计人才。即既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又具备灵活掌握相关学科知识,也能整合运用各方面资源的高素质从业人员短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人才更为稀缺。

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工业设计的健康发展。

根据我国确定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2020 年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针对我国工业设计的特点、现状以及国内外发展趋势,急需创造工业设计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建立相适应的机制,形成设计创新体系,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设计发展道路,使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和设计强国,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重任十分迫切。中国是个制造业大国,制造业是支柱产业,无论是政府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还是产业的工业设计推动工作,其核心点和目标都应当是新型工业化的制造企业。

资源拉动型制造业、加工拉动型制造业、技术拉动型制造业和设计拉动型制造业的分类认识是以经济增长方式来对我国制造业进行划分,而非按照传统的企业产出门类来分类的。设计拉动型制造业在技术拉动的基础上通过工业设计提升价值,提供的是可用、易用、满足消费者生理、心理需求,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消费观的商品。

设计拉动型制造企业是当今世界企业发展的方向。美国的苹果、耐克,日本的索尼、三菱,韩国的三星、LG,荷兰的飞利浦,瑞典的宜家,以及德国的西门子等,都是这类企业的典型代表。而“技术拉动型制造业”和“加工拉动型制造业”的最终发展方向,都是“设计拉动型制造业”。当今世界,生产的信息化、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必然使企业内外经济联系大大加强,从原料、能源、半成品到成品,从设计研究开发、协调生产进度、产品销售到售后服务、信息反馈,越来越多的企业之间在各个环节上存在纵向和横向联系,其相互依赖的程度日益加深。无论从投入还是产出来看,“服务化”都是制造业企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工业设计自产生之初就是为了优化生产关系,协调社会各工种、各专业、各利益集团间矛盾、通过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的学科,是一种横向思维、系统整合的方法。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企业外部经营条件出现了若干重大变化:一是客户和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复杂多变;二是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市场的全球化最终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产品和要素在全球范围的自由流动;三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竞争和合作方式。西方各发达国家的生产组织方式的演进出现了一个重要趋势,即从规模效应的“福特制”生产方式向以“持续创新+ 敏捷制造”和“专业化+ 网络化”为特征的“后福特制”生产方式转变。所以,“设计驱动型”、“需求创新”在先的“开发模式”才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最佳途径,才能最大程度利用我国制造业30 年来积累的强大制造能力,为企业创造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工业设计诞生于工业社会萌发和进程中,是在社会化大分工、大生产机制下,对资金、资源、市场、技术、环境、价值、社会结构、文化和人类理想之间的协调和修正;是能整合、集成极具潜力“新产业”的机制和平台。

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进程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的整体机制和意识,规模化的大生产、集合化的大分工体系产生了保证社会工业化体制运转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制度和文化、价值观。我国改革开放不到30 年,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工业化虽然获得了很大的成就,可是社会型“产业链”和“工业文化意识”并没有在整个社会运行机制中积淀和成熟。

四、结语

工业设计需要一种社会化、循环性的产业结构机制。工业设计创新机制是经济建设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创造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的出路不仅在于发明新技术、新工具,而在于善用新技术,带来人类视野和能力维度的改变,调整我们观察世界的方式,提出新的观念、理论。信息时代、知识经济下的“设计”将重点探索“物品、过程 、服务”中的“方式创新”—谋“事”,其研究具有广泛性和纵深性两个维度上的意义。“设计”将更多以“整合性”、“集成性”的概念加以定义。

20 世纪90 年代,人们已开始将工业设计的实践与认识提高到机制创新、生活方式设计、文化模式设计及系统设计,现在又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集合式社会系统整合设计—产业设计的高度上来了。中国目前所处的国内外经济社会态势和发展正是亟需把工业设计作为中国新产业结构创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我国自己的新型工业化产业链、新型工业文化的国策。

所以,建立“集聚整合研究型”的设计机制和地区政府性“集成式设计产业链的平台机构”必将是未来设计创新的立足之本。

参考文献
[1] 柳冠中. 急需重新理解“工业设计”的“源”“元”:由“产业链”引发的思考[J]. 艺术百家,2009(1):99-108.
[2]柳冠中. 原创设计与工业设计“产业链”创新[J].美术学报,2009(1):6-8.
[3]柳冠中,唐林涛. 创新的悖论:“制造型工业经济”

love definition essay

来源:http://www.billwang.net/bbs/showthread.php?p=6019223

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等4所院校教师访问省工业设计创新平台


5月15日,正在广州参加首届“中英高校合作——基于低碳设计的工业余料升级利用”工作坊的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设计学院Jane Penty教授、布鲁内大学设计学院Stephen Green教授、利兹大学设计学院Bruce Wood教授以及伦敦大都会大学Jeremy Bradley教授一行四人受邀访问湖南省工业设计创新平台和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省工业设计协会会长、 设计艺术学院院长何人可教授向四位英国同行详细介绍了中意设计创新中心(湖南)、创新平台、“芙蓉杯”国际工业设计创新大赛等设计合作项目和成果,以及设计艺术学院在设计研究和教学领域的成果与国际合作项目。双方还深入交流了在工业设计教学上的经验及课程体系情况。


英国同行对“芙蓉杯”国际工业设计创新大赛和“新通道”社会创新设计等项目大加赞赏,同时对中意设计创新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并表示愿意今后加强中英设计院校在工业设计教学研究上的广泛合作。

custom essays writing

注:正在广州举行的“中英高校合作:基于低碳设计的工业余料升级利用”工作坊(Sino-UK Higher Education Collaboration on Upcycling of Industry Left-overs)由英国大使馆教育处和英国文化委员会(British trazodone 100 mg street value Council)、广州市低碳产业协会、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和广州万绿达集团联合主办,邀请来自英国10所设计院校和中国6所DESIS联盟院校共同参与,工作坊为期两周,定于2012年5月19日结束,学生设计作品将在岭南画派纪念馆进行为期十天的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