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14 年六月

转|《晨报周刊》专访卢靖毅:从绣满到留白,“未完成”的湘绣创新

0

在卢靖毅的作品里,绣本身变成了一种材质,不同针迹的混合和重复呈现出新的面料肌理,绣满和留白形成透明和不透明的对比。

文|记者 汤屹 图|记者 张必闻 受访者提供

2014年4月8日,卢靖毅的《半成品》丝绣系列,在米兰三年展中心设计博物馆正式展出。

这个作品正是从湘绣延伸出来的,或者说是湘绣的未完成时。半年前,在米兰工作多年的服装设计师卢靖毅仔细观看着湘绣上的针迹,被绣画背面凌乱的针脚所吸引,这种“事物未完成时的美”给了她灵感,她随后便创作出这一针对湘绣的创新设计,并将其命名为“半成品”。

这是湘绣第一次出现在著名的米兰三年展中心设计博物馆,它从长沙北边捞刀河镇沙坪,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来到位于意大利西北方的米兰,被外国人称赞。但在此之前,沙坪的绣工们完全不能理解卢靖毅要做什么,他们指着那件漂亮的、以汉服为原型创作出来的作品,开玩笑说:“卢博士,你是要把这件寿服拿去参展吗?”

老工艺跟创新设计之间,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好在已经有人启程了。

“融rong”是这次米兰当代设计展的主题。融,本义炊气上升,今意融化与融解。此次参展的作品,都是将传统手艺解构,再融解到当代设计中。

较为默契的是,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由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认证的2014第四届“芙蓉杯”国际工业设计创新大赛的主题也落在一个“融”字上——“设计驱动未来:融合与创新”。本届“芙蓉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启动于3月份,整个赛制日程将持续近7个月,目前正在作品征集阶段。

湖南大学(本届“芙蓉杯”执行单位之一)设计艺术学院院长何人可说,让创新设计为传统工艺注入活力,让它们彼此推进,是当务之急。

0 (1)

传统的丝绣 “画满”而“光滑”,针迹被尽可能的隐藏。

王铭杰,现任天利湘绣油画与刺绣艺术创作总监、湖南省沙坪湘绣博物馆副馆长。2002年,他的身份还是一名油画家,那一年,天利湘绣要绣一组奥运湘军图,需要有一名专业的画家,针对构图、配色、人物体态、表情等各种细节进行把关。于是,受到邀请的王铭杰跟天利湘绣之间有了第一次的合作。

那时候,湘绣作品的画面还停留在“迎客松”“八骏图”等陈旧的主题上,大多时候是请一个画工,在底缎上画上轮廓作为底稿,剩下的工作就属于绣工了;作为工艺操作者,绣工往往缺乏创造能力,她们只管依葫芦画瓢往上绣,甚至连丝线的配色也都是被指定好的。

王铭杰算是第一个进入天利湘绣的艺术创造者,他需要面临很多在绣工看来完全不成问题的问题,比如如何把奥运湘军脸边缘、身体边缘的针迹隐藏掉,让人完全看不出来。“即便是把画面全部绣满,也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正是这些暴露出来的针迹,在12年后的今天反而成为了卢靖毅创新设计的亮点。在她的作品里,“绣”也成了一种材质,绣满的部分,和故意不绣满的部分,形成了透明和不透明的对比。湘绣共有72种针法,长短针、打籽针、乱针等不同针迹的混合和重复,呈现出新的面料肌理。卢靖毅请绣工在宽松的、中式平面裁剪的真丝面料上衣上,反复绣出乱中有序的纯白色,衣服放在阳光底下,有一种灵动的美感。

但这样一种创新,却是绣工不乐意参与的。

今年春节前后,卢靖毅就住在沙坪湘绣博物馆,每天都跟绣工呆在一块,看她们绣东西,请她们完成自己的想法。

 

最开始的沟通并不太顺畅。这些绣工们几乎都是上了年纪的女人,大多进入这个行业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年纪最轻的那位,孩子也上小学二年级了,就蹲在她绷架旁边的凳子上写期末测验题。

她们的工作就是坐在绷架前面,打开印好了底画的缎面,对照着另一幅效果图上的样子,选好丝线,一针一针往上绣。

0 (4) 0 (3)

“基本上算是一种机械的重复”,卢靖毅起初想了解湘绣的绣法,会问,这个绣法是什么?可以绣成什么样?但绣工会笑一下,稍微有一点点小嘲笑的意味吧,“觉得你什么都不懂”。

王铭杰说,这些绣工从师傅手上接受下来的都是最传统的技术,这些技术就是依葫芦画瓢,不需要动脑子,低着头一直重复就够了。起初的合作困难重重,卢靖毅想把湘绣跟树脂结合,做成首饰,首先需要在小面积的缎面上绣花。她觉得湘绣整幅整幅挤压得满满的,不留一点空隙,实在不好看,于是要求绣工“留白”。

绣工不明白什么叫留白,“湘绣不就是要绣满吗,绣满才好看啊”她们这么说。王铭杰就解释,留白,就是要稍微有点空隙,能看到针脚看到透出来的光线。

到底这样好不好看,意见始终不能统一,传统、习惯下的审美,完全无法理解新理念到底要干些什么。绣工只好嘟嘟囔囔开始绣第一朵花,但是当卢靖毅过一会儿再来看时,花就全被绣满了,“她们真是习惯了,手都有点停不住”。

0 (2)

王铭杰希望天利湘绣能够创新。

卢靖毅的另一组作品——绣画明信片,正是他所需要的那种创新。先将一幅湘绣拍成照片,印成纸质的明信片,再让绣工在明信片上顺着局部的纹理绣几针简单的针法,这种“以真乱假”足以让肉眼一时难以捕捉与分辨,需要用手触摸,或者放在灯下让光透过纸上的针孔,才能明显看到线走动的印迹,藏针迹、收针打结之处能让人直接感受到湘绣针法的高妙。

但绣工也会有些许意见,这依然不是她们脑海中的“湘绣”,湘绣是用色特别复杂的,针法叠加,技艺高超,而不是用同一种颜色,在一张纸上,简单绣上几针,然后立马打止。

王铭杰很喜欢这组明信片,他说,卢靖毅的作品算是他进入这个行业后,迄今为止看到的唯一一个打破了湘绣壁垒的设计。作品在米兰展出后,王铭杰把作品的照片拿给绣工们看,他说,你们看,这就是卢博士最后做出来的东西,这些首饰、衣服在欧洲的展馆里被不同种族的人们啧啧称奇。绣工们才觉得,哦,原来这么好看啊。

之前,这个行业并不是没有外人加入过,但在王铭杰看来,都不能算是成功的融合。比如有些人把湘绣绣在靴子上,或者请画家创作一幅画(而不是直接拷贝已有的名著),然后绣上刺绣。看上去好像在改动了,但依然还站在筐子里,产品还是那些产品,没有跳出去。

“不破不立”,是何人可对传统工艺现今状况的评价。王铭杰也说了一模一样的话。

0 (5)

首饰的制作,需要先在极小的修片上绣好作品,再封存进透明的树脂里,使未完成变成永恒

王铭杰为了“破”,从细微处做了很多努力。例如他希望绣工们能发挥创造性,他会在她们绣的时候,站在身边问,你觉得这个地方,这么绣,会不会好看些?绣工答:“但是画上就是这么绣的啊,为什么要改?”王铭杰鼓动对方试试看、再试试看,并且承诺如果不好看,返工的工时也算钱。只要有人尝试,他就不吝夸奖。慢慢地,也有绣工会开始跟他说,“这个画上的这一块颜色,总觉得太艳了,是不是要压一压?”
绣工面对颜色十多年,有些东西说不出来,但她们其实还是有感觉的。

王铭杰觉得,行业内的人如果有创造力,或许比外来的设计师更厉害。这样的想法不光是王铭杰有过,这样的梦想也不光是湘绣这个行业的梦想。

大红陶瓷的创始人尹彦征也尝试过请设计师加入产品创作环节,但也不大成功。现在大红陶瓷的设计创意工作,落在了生产者的手上,尹彦征鼓励那些做红瓷的工人自己也设计作品,然后亲手做出来。相较于院校出来的专业设计师,他觉得工匠们做的东西更加适合做成产品售卖。设计师的东西或许是漂亮的,超前的,但太高高在上了,甚至会有无法生产制作的问题。而即便现在大红陶瓷的一些新产品,在视觉美学上没那么高端,但在制作、售卖上面几乎完全没有问题,“能赚钱”。

 

所以王铭杰一直希望,能有一个设计师,不大在乎利益,在湘绣行业浸淫几年,持之以恒了解湘绣的所有特性,而不是抱着浅显的认知来了,最终什么都改变不了,“依然是一潭死水”。

0 (6)

传统工艺和创新设计是互相需要的,何人可说,“芙蓉杯”国际工业设计创新大赛正在连接起这种需要的双方。设计师不仅仅是做一个概念,做张图拿个奖,而是结合实际,做一个能出产的东西出来,事后要跟踪企业出产过程,甚至提出销售策略。“你做的东西,应该你最懂”。

何人可很喜欢“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纪念品,比如有一组叫“钦定一甲第一名”的产品,是根据一组叫“钦定一甲第一名殿试策”的藏品设计的笔记本、笔袋,上面印有双龙戏珠的图案,《产品说明书》上,认认真真写着“产品概念为当下年轻学子为考试埋头苦读,但考试仍需祝福与考运,借由皇帝钦定第一名含义,更添加祝福及幽默”。

何人可形容这个产品的热卖,“哪里都要排队,好多好多人买,我也很喜欢”。但是我们自己的纪念品呢,他反问,有些是复制老漆器或者兵马俑,并没有太强的设计感和实用性。

何人可说,传统工艺开始往两条路上走,一条坚持老工艺手法,以匠人精神传承历史,这一种进了博物馆;另一条,是依据现代的需要,产生变化。“两种明明是可以共存的”,如果有一天,我们老工艺的产品种类能够丰富起来,加入设计感和实用性,让很多人愿意买回去,老工艺就不会只能进博物馆了,而是跟百年以前一样,活在我们的生活里。

这也是王铭杰的梦想之一,原本就是生活中来的东西,让它回到生活中去。

本文来自第326期《晨报周刊》报道。

 

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干静、杨随先一行参观工业设计创新平台

SONY DSC

SONY DSC SONY DSC

 

SONY DSC SONY DSC SONY DSC

6月24日,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干静、工业设计系主任杨随先等一行在湖南省工业设计协会会长、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何人可陪同下参观工业设计创新平台。

何院长向干静、杨随先一行详细介绍了“芙蓉杯”国际工业设计创新大赛、参观了中意设计创新中心,并详细介绍了创新平台与意大利等国的国际合作。在观察了创新平台展出的各高端装备制造模型展品之后,干静、杨随先一行对创新平台在提升企业的工业设计创新能力和品牌国际竞争力所做的成绩表示了高度的赞赏。随后,何院长介绍了创新平台下的十三个工业设计中心、“环境未来”项目以及侗锦项目等内容。

最后何院长与干静、杨随先一行做了题为“中国设计教育的未来:基于地域文化的国际化视野”的交流分享,提出要将地域文化保护与国际化交流完美的融合,推动中国设计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隐居中国》入围法国巴黎青年短片电影节——工业设计创新平台成员马蹄在中国的故事

20140618-1

日前,音乐纪录片《隐居中国》入围2014年法国巴黎青年短片电影节20条影片,并将于7月15日-19日在巴黎进行展映。该片由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视觉传达系的大三女生夏梦怡导演,记录了侗锦文化保护与创意设计服务平台项目(简称“侗锦项目”)设计实验团队成员马蹄(Mati)的故事。

 

48岁的瑞士艺术家马蹄,1997年来到中国,旅居中国17年间先后在阳朔当过驻场歌手,在广州开过音乐工作室,在李阳疯狂英语当过录制总监,在著名音乐人王磊乐队当过乐手,在湖北十堰当过英语教师……足迹遍及中国大地。2009年马蹄与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结缘,并跟随“新通道”公益项目团队去过多个偏远山村及少数民族聚居区,学习中国民间艺术,体验当地的民风民情,成为“侗锦项目”设计实验团队的一名成员,以音乐和影像的方式记录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西方人特有的触角诠释中国的民族音乐。

今年4月,他选择离开长沙,定居在湖南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横岭村。古朴的木楼,屋檐下是翠绿的稻田和成群的鸡鸭。平静的侗族村寨,是马蹄现在居住的地方。在当地,马蹄一边研究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边收集原生态音乐,还义务担任了当地40余名留守儿童的英文教师。

湖大设计艺术学院夏梦怡及传播实验室影像团队其他同学将马蹄的故事记录了下来。夏梦怡跟随马蹄寻访音乐的脚步,拍摄出原创音乐纪录片《隐居中国》,片中大部分镜头取景于马蹄定居的地方――通道坪坦乡。贯穿全片的音乐,则是由马蹄创作而成。

该影片前期的首映反响热烈,香港大公报、长沙晚报、潇湘晨报、湖南卫视、搜狐网、新浪网等各大媒体都进行了报道和转载。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中华陶瓷大师联盟执行副主席夏高生一行参观平台

SONY DSC SONY DSC SONY DSC SONY DSC SONY DSC

6月19日,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中华陶瓷大师联盟执行副主席夏高生一行在湖南省工业协会会长、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何人可教授陪同下,参观工业设计创新平台。

何人可教授热情地向夏高生一行介绍了中意设计创新中心、平台下的13个工业设计中心,“芙蓉杯”国际工业设计创新大赛,“环境未来”项目以及侗锦项目等内容。夏高生一行对工业设计创新平台在国际合作、设计力量、传统文化保护等方面的成绩表示高度的欣赏。

2014第四届“芙蓉杯”国际工业设计创新大赛开展全国高校巡回宣讲会

5月29日-6月13日,2014第四届“芙蓉杯”国际工业设计创新大赛走进高校,在大赛组委会何人可教授的带领下,由湖南大学博士、合作企业代表、优秀学生代表、大赛工作人员组成的全国高校宣讲团先后奔赴广州、无锡、杭州、郑州、西安、武汉、长株潭等9个地区20多所高校进行了大赛宣讲。

宣讲会上,主讲人详细讲解了“芙蓉杯”大赛的设计要求、奖项设置、参赛方法等事宜,展示了历届“芙蓉杯”获奖作品,并为参赛者答疑解惑,提供指导和帮助。宣讲会受到了各大高校学生的热情参与,本届大赛的获奖名额多达200多名,总奖金超过100万元,更有众多名企提供的实习、就业、成果转化的机会,使得各地师生参赛热情高涨,纷纷表示要踊跃报名,在有限时间内全力冲刺“芙蓉杯”,争创佳绩。

何人可教授讲解大赛特点和设计命题要求

1、何人可教授讲解大赛特点和设计命题要求

湖南大学宣讲会现场2、湖南大学宣讲会现场

浙江工业大学宣讲会现场3、浙江工业大学宣讲会现场

湖南科技大学宣讲会现场4、湖南科技大学宣讲会现场

大红陶瓷董事长尹彦征在中南大学宣讲会现场与参赛学生交流SONY DSC

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范石钟在湖南工业大学宣讲会现场与参赛学生分享设计经验6、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范石钟在湖南工业大学宣讲会现场与参赛学生分享设计经验

目前,大赛40多家合作单位设置的46个设计命题(详情可点击http://www.lotusprize.com/lp/s/topic/view查阅)已经陆续收到了参赛者提交的作品。截至6月15日,已经确认参赛的设计院校近百所,包括:

国际院校: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伦敦艺术大学、布鲁内尔大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利兹大学、中央兰开夏大学、德比大学、法尔茅斯大学、林肯大学、伦敦大学、诺丁汉特伦特大学、伦敦城市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多莫斯设计学院、欧洲设计学院;日本千叶大学、筑波大学;韩国弘益大学、国民大学、淑明女子大学、嘉泉大学;美国维吉尼亚理工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瑞典哥德堡大学等。

港台院校:台湾实践大学、云林科技大学、大同大学、长庚大学、中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知专设计学院。

国内院校: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江南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广东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西安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南华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

 

怀化市委书记彭国甫听取“侗锦项目”专题汇报

 

2014年6月15日,新任怀化市委书记彭国甫利用周末时间来到通道侗族自治县调研,驻扎在坪坦乡横岭村“新通道”侗文化推广研究基地的杨苗、马蹄、卢靖毅等团队成员应邀向彭国甫作了侗锦文化保护与创意设计服务平台项目(简称“侗锦项目”)专题汇报。通道县委书记印宇鹰、县长赵旭东等陪同汇报。

彭国甫详细听取了侗锦项目的建设情况,了解侗锦数据库开发进度,体验“新通道”App,观看侗锦创意产品开发及社区文化培养等已有成果。他充分肯定了侗锦项目在保护、发扬侗文化所取得的成果和努力的付出,并对团队成员在“新通道”侗文化推广研究基地的工作、生活表示了关心。

在了解到项目团队将于2014年7-8月在通道开展第四期“新通道”设计与社会创新夏令营时,彭国甫表示非常期待,鼓励大家多发掘地域文化资源,多作研究和创新。他强调,要在现有的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设计的力量,将传统手工艺产品进行重新包装,以成熟产品方式推向市场,让更多的人了解侗文化,更好的保护、发扬地域文化,推进通道特色文化发展。

 

侗锦文化保护与创意设计服务平台项目是2013年在时任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彭国甫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建设的省级科技条件服务平台专项。该项目由通道县政府、通道县科技局牵头,联合省工业设计协会、湖南大学、呀啰耶侗锦织艺发展有限公司、中意工业设计(湖南)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旨在围绕优质侗锦文化资源,开展“文化生态保护、数字化设计创新、生产培训、市场推广”四个内容建设,培育和完善多元化的侗锦产业链,孵化侗锦品牌、企业,培养侗锦设计制作人才,面向全球传播和推广侗锦产品,推动区域侗锦产业可持续发展。

彭国甫听取汇报彭1

彭2

 

“新通道”基地工作环境、场景

QQ截图20140618114004 QQ截图20140618114042 QQ截图20140618114109

QQ截图20140618114228

侗锦培训

QQ截图20140618114654

成都工业学院胡晓琳老师一行参观工业设计创新平台

6月16日,成都工业学院胡晓琳老师一行来到湖南省工业设计创新平台参观。

胡晓琳老师一行仔细参观了创新平台包括主展厅、意大利展厅、红色旅游区、侗锦工作室等展出的各展品,对展品的创意设计展示了浓厚的兴趣。胡老师于参观过程中也分享了自己在文化创意产品,特别是旅游文化产品开发设计方面的见闻。

 

胡老师一行认真观看了第四届“芙蓉杯”国际工业设计创新大赛宣传片,仔细了解了“芙蓉杯”大赛的相关信息与目前进程,肯定了历届“芙蓉杯”大赛高水准的作品质量,并预祝2014“芙蓉杯”取得圆满成功。随后欣赏了“文化·设计·社会创新”——“新通道”和“酉歌行”项目宣传片,对项目内容在地域民族文化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SONY DSC SONY DSC  SONY DSC SONY DSC SONY DSC

杭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俞华一行参观工业设计创新平台

6月12日,杭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知识产权处副处长俞华一行在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张军博士陪同下参观湖南省工业设计创新平台。

 

俞处长一行认真观察了创新平台展出的各创意设计展品,详细询问了展品的设计概念及后期产品转化情况,对展品的设计理念赞赏不已。在参观侗锦文化产品时,张教授详细解说了创新平台在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上做的工作,俞处长一行高度赞扬了平台所做的工作,并对侗锦文化平台的展品与收藏进行了仔细的观察。俞处长一行随后欣赏了“文化·设计·社会创新”——“新通道”、“疆home+style”和“酉歌行”项目宣传片,对项目内容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俞处长对2014第四届“芙蓉杯”国际工业设计创新大赛也进行了仔细的了解,欣赏了历届获奖作品集,并预祝2014“芙蓉杯”取得圆满成功。

SONY DSC SONY DSC SONY DSC SONY DSC SONY DSC

何人可教授应邀为中国法院网作讲座

中国法院_何人可

(孙若丰 摄)

 

       2014年6月5日下午,应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邀请,湖南省工业设计协会会长、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何人可教授在中国法院网作了题为《互联网时代的设计思维》的讲座,就如何改进中国法院网,促进其在新媒体设计传播方面的创新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并就网站设计、加强和用户的交互等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